新智慧校園
English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能源與機電工程學院2020届优秀结业生风范

來源:

發布時間:2020-05-22?點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要以培養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的新時代大學生爲己任。

能源與機電工程學院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结合工科学院特点,构建工科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构开国家资助、学校奖助和校友、爱心人士捐助的“三助一体”精准帮扶体系。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建设资助治理制度和勤工助学治理措施。2019年以來,學院自籌愛心捐款10.2萬元,設立光華獎助學金、聶秋洪獎助學金、學院獎助學金等多項獎助學金,資助了一批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學院建成了一支以唐川林教授和潘樹林教授爲傑出代表的思想素質過硬、教學水平突出、科研業績顯著、社會服務精良的教師隊伍,獲得省級以上榮譽教師16人次,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名,省教學名師1名、省雙帶頭人標兵1名、省青年教工黨員示範崗1名,事迹被新湖南、紅網等省級媒體報道。從2017年起,依托優秀師資,實施四年制學業導師制;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開展了系列特色黨建活動。組織56名學生黨員開展了一對一結對幫扶學生的活動;在學生黨員中開展了亮身份,做楷模,黨員寢室挂牌活動,共有75間寢室挂上了黨員寢室標牌;開展了學習強國線上線下學習活動,出台了學習方案,組織了知識競賽,201912月,中宣部學習強國平台、紅網、新湖南、華聲在線等媒體集中報道了這些活動。做到了黨員到哪裏,思政事情與幫扶事情就同步做到了哪裏。

學院不斷強化“實踐育人、課程育人和文化育人”驅動人才培養。實踐育人:提倡教師以身作則,著力培養大學生勇于創新和社會服務的精神,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科研項目,形成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政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模式,形成如水射流創新團隊這類集實踐、科研與教學一體的團隊;近2年,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得國家一等獎2項,國家二等獎7項。課程育人:推行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將授業與傳道融爲一體,發揮課程育人功效。紅網和華聲在線報玄门師在線課程教學;文化育人:開展工科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系列活動,邀請專家做“談談文學修養”、“演講與口才”、“生態中國,美麗人文”等系列講座;開展勵志文化上牆和文明教室創建活動;舉行演講、書法、籃球和足球比賽等社團活動。重視考研事情,配備了具有博士學曆的副教授擔任考研班班主任,全體教職工對考研學生全程指導。2019年學院榮獲湖南省五四紅旗團總支稱號。

近年來,學院以黨建爲引領,構建的工科特色“三全育人”體系取得了一定的育人實效,湧現了一大批優秀學生。學院黨總支弘揚榜樣力量,積極組織學工團隊多角度、多維度挖掘優秀學生的先進事迹。對優秀學生代表深度采訪,發掘他們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中的閃光點,向黨堅守信念的政治品質,樹立身邊典型,傳播正能量。

正值2020届结业生离校之际,现推出系列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推文报道,将学院可学习、可推荐、可弘扬的省级、校级优秀结业生先进典型立体泛起,展现能源與機電工程學院昂扬向上的优秀结业生风范。学院党总支招呼宽大学子,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敦敦教诲,学习先进,不负韶华,奋勇争先,努力生长为有理想、有追求、有继续、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再起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文 彭辉 伍铁斌 孙小帆)

塗思思http:/txkz/info/1218/5299.htm

彭逸文http:/txkz/info/1218/5303.htm

(優秀畢業生風采持續更新中)

活動總策劃兼審稿人:彭輝

總編輯:伍鐵斌、鄧景文、孫小帆

執行編輯:伍鐵斌、肖毅、鄧景文、曾增日、王霞光、

戴建利、孫小帆、張懷旭

撰稿人:能機學院學生會幹部:王子璇、朱粟堃

黃晴、李怡宏、賀才振、劉宇明、周炫鋒、

單貴誠、溫子航、徐钰、簡如意

排版:付茂、馮雪峰、星文靜、龍思意、劉小婷、王笑、虞健祥、

徐籽沅、黃星、蘇子墨、蘇豐坤、歐博

             

熱點新聞